最近這幾年,飛老師陸續開設了幾班「數位行銷 x 文創產業 x 地方創生」的課程項目,在這些課程中,除了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數位行銷推廣文化創意和地方創生的核心理念外,永續旅遊也是課程內容的重點之一。
這不僅僅是因為旅遊業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成為地方創生的一大重點,更因為永續旅遊的理念強調在旅遊活動中保護環境、尊重當地文化以及提升社區福祉,從而創造永續的經濟效益。

圖/這次同行的夥伴 Steven wu+小伙伴
此外,課程中也大量導入企業ESG(環境、社會、治理)標準及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這些標準和目標為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指導方向,強調了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是當下地方創生很重要的一個元素。

 

地方創生 x 永續旅遊 x ESG x SDGs

地方創生(Place Marketing)是一種結合當地文化、資源和人力,以創新的方式推動地區發展的策略。這種策略強調地方特有的文化與歷史資源,通過創新設計和跨界合作,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從而提升地方經濟活力和居民生活質量,以達成讓鮭魚返鄉、島內移民為最終目的手段。

永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則是指在保護環境和文化的前提下,推動旅遊業發展,確保當地資源得以長久保存。這意味著在旅遊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並採取措施減少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同時也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社會習俗,促進當地居民的參與和受益。

ESG 是 3 個英文單字的縮寫,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 ,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 2004 年首次提出 ESG 的概念,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這三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實踐ESG理念,企業能夠提升自身的社會價值,並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

SDGs 目標和 ESG 的對應關係圖表。圖/Henrik Skaug Sætra

聯合國的SDGs則是一套旨在解決全球性問題的17項目標,涵蓋了從消除貧困到氣候行動的廣泛範疇。這些目標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方向,強調了各國政府、企業和個人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應共同承擔的責任。

SDGs 17 項目標。圖/United Nations

 

施羅德台灣 卓越成就x在地永續貢獻

1989年在台成立分公司的施羅德投信,作為一家國際知名的投資管理公司,長期以企業ESG和聯合國的SDGs的標準致力於在地的永續貢獻。作為一個全球性的企業,必須在經營過程中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僅追求財務上的成功,更要在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施羅德投信不僅在自身業務運營中實踐這些理念,還積極推動相關活動,鼓勵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中來。本次2024施羅德永續生態體驗營,旨在傳達生活與永續密不可分,為減碳竭盡所能,旅遊就是生活的縮影。

正是施羅德投信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永續旅遊、企業ESG和聯合國SDGs所做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這樣的活動,施羅德投信希望能夠傳遞「施羅德台灣的永續,必須尊重在地,就算倡議、也要溫柔。」的訊息。

 

2024施羅德永續體驗營 體驗 SDGs 7+項原則

而飛老師這次剛好有機會參加,施羅德投信35周年舉辦的2024施羅德永續生態體驗營,兩天一夜一共走訪了太魯閣族的支亞干部落、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夜宿金級環保旅館花蓮煙波大飯店,隔天聽完黑潮海洋基金會鯨豚保育永續講座,接著參加多羅滿賞鯨團出海賞鯨,最後用完在地店家龍哥斯特的食魚教育餐點後,帶著感恩的心踏上歸途。

這趟永續生態體驗營的旅程:選擇大眾運輸並選擇綠色旅店,使用在地食材,用行動減少碳排放量;透過地方創生夥伴們合作及使用當地食材,增加在地就業機率,並推廣地方文化與產品,促進地方城市經濟發展;透過生態保育、尊重地方傳統與文化、結合產業專業,融合在地特色及深度感官體驗,提供兼具創新與幸福的永續旅程。

而這次的永續旅遊行程,整體體驗SDGs至少七大項原則,並預估可以減少53.697kgCO2e/人,並為飛老師的課程添加了親身經歷的教案。

 

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走讀:體驗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和諧

在阿改玩生活的支亞干部落走讀活動中,參加者將體驗到當地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活動起自支亞干落心工寮,從祈福儀式、傳統建築圖騰祖靈之眼介紹起,到部落第五組到耕吧園區的在地導覽,讓大家深入了解太魯閣族在支亞干部落的歷史與文化。這些活動不僅讓參加者增進了對太魯閣族原住民文化的認識,也能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

活動一開始是在支亞干落心工寮舉行祈福儀式,透過三根香菸+三杯小米酒的在地傳統祭祖儀式,讓祖靈知道今天來的遊客是為了瞭解部落的原民文化,並祈求活動過程順利。

接著在地碑處,導覽的人員說了一個很重要,可以讓飛老師拿來當作地方創生負面教材的案例。
這個界碑做了兩個原住民的雕像,不過當年的承包商並沒有好好的考究太魯閣族的傳統服裝文化,單單以承包商人員對原住民的服裝認知進行設計,故這一對雕像的服裝只是一般民眾認知中的原住民服裝,並非太魯閣族的傳統服飾。

這個案例,讓飛老師深感:在地方創生的前期,文化研究何其重要。錯誤、不足的文化研究,將會誤導後續的地方創生執行。

隨後的部落走讀由在地青年帶領,約4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從平地到山區,用輕鬆及趣味的方式導覽支亞干第五組當代的藝術家生活大街,聆聽在地的歷史人文、有趣的巨人族故事;從兩側的農地、雜貨店、會走路的百年老屋、口簧琴工作室、陶藝工作室、Qicing 清水溪、Sipaw對岸山等。

在第五組的藝術家生活大街上,隨處可見各種小巧的裝飾,有以太魯閣族日常使用的用具衍生圖騰構成的 I Love You 圖形字樣;也有陶藝家使用陶土燒製的魚類作品。

午餐則是在耕吧園區,讓參與者親身體驗,原民傳統生活在地飲食,規劃了生火餐桌活動。

在活動中,參與者從三石灶生火開始,接著親手烤肉、炒山蘇、採擷樹薯,並製作傳統的香蕉飯,體驗到最原始的烹飪方式,感受先民取自自然的平靜生活經驗。

飛老師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木薯,本薯!
這是珍珠奶茶中的珍珠重要原料,沒想到他居然長得像地瓜,皮很厚的地瓜;然後加排骨、紅白蘿蔔煮湯,口感有點像山藥~

另一個讓飛老師驚艷的就是~香蕉飯!
好吃又簡單製作的甜點。將香蕉搗爛加上圓糯米,在用香蕉葉包裹蒸,熟了就可以吃!

香蕉飯嚐起來有種泰國芒果飯的FU,但是整體來說有著濃濃台灣味;飛老師覺得可以說是一道好吃的香蕉米糕甜點。
這道學起來,可以在夜市擺攤,招牌寫著原民口味香蕉飯,一定會大火!XD

這些活動不僅讓飛老師享受到在地原住民美味的傳統食物,更體會到先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飛老師有種師法自然,取之習之且惜之的感覺,這不正是太魯閣族的先民們在教導我們永續生活的一種表現嗎?

吃完午餐,在旁邊的小溪溝邊光著腳丫踩著水,感受清涼的山泉水,從腳底到頭頂的自然沁涼,有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感受。

圖/飛老師與好友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生態之旅:探索生態造林與自然之美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提供了一個認識生態造林的絕佳機會。
園區通過在平地生態造林的方式,形成了串接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大尺度生態廊道。這個生態廊道的建立,不僅有助於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還能為野生動物提供遷徙和棲息的通道,達到生態永續的目的。

園區的規劃結合了在地文化、生態永續、遊憩樂活與節能減碳,展現了豐富的自然生態,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風采。

為了更好地認識園區並欣賞其自然美景,我們在園區內騎電動自行車遊歷。一邊遊歷,一邊深入自然環境,感受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這種近距離接觸自然的方式,是許多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們日常所不及的。

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學習到關於生態保護和永續發展的知識,在親身體驗下更能體會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造林的重要性,激發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的動力。

 

綠色標章旅宿:金級環保旅館 花蓮煙波大飯店

有著綠色標章旅宿,並獲得金級環保旅館認證的花蓮煙波大飯店是另一個永續旅遊的典範。這家旅館不僅達到了金級環保標準,還在經營中積極推行各項環保措施,致力於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旅館在建築設計須符合節能、減碳、節水、廢水回收、排煙、空氣品質及噪音等相關規定,餐廳食材亦應優先選購本地生產或有機方式種植之農產品,並在日常運營中推行垃圾分類、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措施。

一行人夜宿這裡享受到舒適的住房服務,同時也進一步學習到許多環保知識。

晚餐後,參加了一場永續生活心得分享交流會,通過親身體驗分享,增進了對環保的重要性的認識,也激發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的動力。

 

黑潮海洋基金會與多羅滿賞鯨:海洋保護與鯨豚保育

一早便驅車前往多羅滿海礦館參加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主講的海洋生態鯨豚永續講座。

黑潮海洋基金會的鯨豚保育計畫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

通過多羅滿賞鯨之旅,參加者可以近距離觀賞到長吻飛旋海豚、花紋海豚和佛氏海豚。

這張是超可愛的賞鯨團的登船證票卡,上面的海豚是這次出海有看到的花紋海豚。

圖/飛老師與好友

這些海豚在清澈的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神奇。在船上,充當解說員的黑潮基金會林東良執行長介紹說,根據統計,每次出海賞鯨能看到約1.4種鯨豚,而我們這次幸運地看到了三種,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妙。

 

這不僅讓飛老師大開眼界,也讓他們更加了解鯨豚保育的重要性。黑潮海洋基金會通過這樣的活動,旨在喚起更多人對海洋生態保護的關注,並通過科學研究和教育推廣,為鯨豚的保護作出貢獻。參加者在活動中,不僅享受到與海洋生物近距離接觸的樂趣,更學習到許多關於海洋保育的知識,增進了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龍哥斯特 海洋主廚愛爾文x海洋永續食魚教育

最後,在地店家龍哥斯特海鮮餐廳的海洋永續食魚教育則是一個將食物與環境教育結合的案例。

這家餐廳由第三代經營者「海洋主廚愛爾文」接手,開始思考人與海、魚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兼顧飲食習慣、商業營運、漁業生態以及海洋永續,除了經營餐廳,還通過社群平台分享在地創生和食農教育的理念。

餐廳從早期以龍蝦為主的經營模式,轉變為以推廣可持續漁業,增進了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強調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我們在這裡不僅能品嚐到美味的海鮮,還能了解到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影響。這種結合教育與美食的方式,不僅增進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也讓他們更加珍惜和愛護我們的地球。

 

施羅德台灣的永續必須尊重在地,就算倡議也要溫柔。

總結來說,這次活動的地點在花蓮,而花蓮與太平洋緊緊相連,擁有全台最美的海岸線、豐富的海洋生態與資源,以及獨特的原住民文化,更方便我們透過旅程實踐永續、體驗永續。

而這次2024施羅德永續旅遊體驗營,是一個融合地方創生、永續旅遊、企業ESG和聯合國SDGs的完美範例。通過這次的永續體驗營,飛老師不僅能夠親身體驗到地方文化與自然之美,更能深入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而施羅德投信也藉此活動,展示了其在推動企業ESG和聯合國SDGs方面的不懈努力,並為推動永續旅遊樹立了榜樣;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加入這一行列,共同為全球的永續發展貢獻力量。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氣也有企業的永續責任之外,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可以做出屬於自己的永續貢獻,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施羅德永續學堂

施羅德 – 全球財經 關鍵現場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