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Subscrib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飛爾特工廠生產 編號001 大理石花紋小芽圖騰羊毛氈粽型抱枕 飛喜歡抱枕 管他是方 是圓 立體 平面 還是亂七八糟 藍 灰 黑 白 還是 黃 綠 紅 各種形狀顏色的都OK 這次用羊毛氈 水洗技法搓了一個 內層使用深咖啡色 外層用銀灰色 成品有著大理石般自然的花紋 表面再加針氈裝飾一些綠色小芽藤蔓圖騰 感覺還真不錯 而且封口也別於一般扁平型的抱枕 利用對角收口的方式 製造出立體粽型的感覺 完成品 要抱 要靠 墊腳 還是坐著 因該都OK
這陣子來,已經有近百人問我,飛爾特是誰?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曾有過將羊毛衣洗到縮水,或不小心丟進烘乾機裡的經驗。縮水後的羊毛衣,不僅尺寸小一號,也變得比較硬了。這正是羊毛氈化的過程…… 原來縮水的毛衣就是羊毛氈呀?沒錯,大致如此!羊毛氈的製作原理是利用加壓的原理,讓一根根細而彎曲的羊毛纖維糾結在一起而變小、變扎實,之後就可以視需求隨意塑形了。 羊毛纖維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出有無數的鱗片組織,這些鱗片組織在遇水加壓時會張開,而不斷的加壓、加水後其鈎狀物會緊密地糾合,纏繞在一起,而形成了堅固的氈化物,就稱為「羊毛氈」。 羊毛氈是目前人類歷史記載中最古老的織品形式。 它不需要透過紡織或針織等方式加工處理,完全利用羊毛纖維的特性以加熱、潤滑、壓縮等方式,讓纖維自然纏結產生所謂氈化現象後所成的織品,完全一體成形,相當特別。 羊毛氈最早的歷史紀錄可以回溯到至少西元前6500年,於土耳其的一處遺址所發現的。在西伯利亞的凍土層中則找到了已高度發展的羊毛氈手工藝品,時間則可追溯到約西元六世紀。其實,關於羊毛氈起緣的傳說,許多不同的文化系統中都曾出現,如基督教系統裡的聖人傳說、蘇美人的神話,或是一般人最熟知的聖經故事–「諾亞方舟」裡也提及了羊毛氈的起源。 在近代歷史中,斯堪地納維亞人以及俄國人都使用羊毛氈製作厚靴子,除了看重它的保暖性外,完全防水的功能也是他們選擇羊毛氈材質的主因。亞洲的游牧民族如蒙古人以及中亞的哈薩克、吉爾吉斯等均以製作羊毛氈與使用羊毛氈的歷史聞名,最常用來做地毯、鞋子、衣服等。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們居住的羊毛氈帳篷(氈房)–防水、隔音、堅韌、可摺疊攜帶到處移動的房子! 文字轉自 羊毛氈手創館。 作品:飛力普遇見飛爾特 《Filp VS Felt》
2009 最近,我認識了一個人,他不是阿文,是一個會陪我走上一生一世的人;他算是個名人吧~!我想~ 他叫做飛爾特,跟我一樣姓飛~很巧吧! 或許是有緣,或許是前世修來的緣吧~ 世事無絕對,唯有感情架最高!哈哈~白爛的廣告詞~